|
在医院交叉感染风险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它!发表时间:2021-07-07 09:53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检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的数据称:中国每年消化道内镜检查大约5000万例。 然而,这个数据仅代表了这项服务应用的普及,它在巨大需求面具下掩盖了另一个事实:在医院的交叉感染风险排行榜中,内窥镜感染高居榜首! 由于内窥镜结构中包含多个小而长的开放通道,为微生物、分泌物和血液的残存与交叉感染提供了环境。在人工清洗的环节中,无论消毒流程有多严格,都没有办法完全消除交叉感染。另外,清洗消毒培训力度不足,也是造成内窥镜交叉感染的原因之一。 |内窥镜的交叉感染到底有多严重? 美国健康研究协会做过一个官方报道: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同行评审文献中披露的内窥镜交叉感染案例中,涉及交叉感染人数达到147人,感染原因主要有内窥镜破损、人工清洗消毒不彻底和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失效等三种,各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跟踪分析数据表明,上述感染人群每27位感染病例中仅有1位被报道。之所以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主要是由于交叉感染涉及到医疗责任等敏感因素,所以医疗机构都不太愿意披露。2015年美欧两地爆发超级细菌,最终检测发现,该细菌是由某品牌肠镜的设计缺陷及清洗消毒流程缺陷导致,但没有任何一家同行评审文献披露此事。 |关于内镜诊疗技术,我们常常听到两种声音: 其一,消化内镜的诊疗应用是现代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诊疗技术的日益更新在不断刷新传统内镜下诊治的思维; 其二,内镜的诊疗后感染事件屡见不鲜,愈演愈烈。特别是日本共同社2018年11月26日报道的190多名欧美患者在接受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后感染了抗生素难以起效的耐药菌事件,更是令人震惊。 |这两种声音的交织不得不让我们警惕与深思: 内镜检查系侵入性操作,且具有使用频率高、仪器结构精密复杂、消毒灭菌方式特殊等特点,可以说感染风险贯穿内镜诊疗的全过程。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跟进内镜的安全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几年前,北京军区总医院胃肠内科主任盛剑秋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指出,内镜检查的确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对此,中华医学会内镜分会多次组织行业专家进行交流探讨,整个行业也高度重视。
“美国当时釆取增加内镜数量,环氧乙烷灭菌的方式阻断事态的恶性发展。”盛剑秋介绍,国内目前没有清洗状况等相关统计数据,但特定设备都有专门的消毒方式,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以北京军区总医院为例,就一直采用内镜清洗消毒数字化追溯系统,对每根内镜,每个清洗消毒步骤按时间截点自动记录,进行质量控制。同时,积极升级清洗消毒设施,加大自动化设备洗消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质量。
盛剑秋教授呼吁,为全力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内镜的生产厂家、清洗消毒剂厂家应三方携手,共同努力。首先,内镜生产厂家应该在内镜结构上进行改进,以防因不易清洗造成的细菌残留;其次,清洗消毒剂厂家也应在又快又安全的清洗消毒产品生产上下功夫;最后,医院应解决规范的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登录美美科技官网:www.hzmmkj.com, 了解更多关于内镜清洗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