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科技
新闻详情

对话中医|长夏,一年中养脾调脾最重要18天

发表时间:2021-07-21 13:46



时值长夏,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之季节,长夏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 「脾主长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 「备化之纪,其藏脾,其应长夏。」


长夏时节,白天人们避暑深居夜间聚三两知己举杯长酌,正如唐人诗云「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帏」。




而从中医角度出发,结合五行五脏的特性及配属,长夏气候有两大特点,一是夏秋之间湿气最盛之时,二则是脾土最旺之时,是以人们在长夏胃口大开,容易饱食肥甘厚腻之物,然而却因为湿邪困脾,运化无力,又容易出现腹泻胀满等症状,正是中医所云之脾虚胃强

《黄帝内经》提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到立秋前的18天,是重要的养脾时期。如何应对长夏时节脾虚胃强状态,是夏季养生之重点所在。

长夏季节
为什么会脾虚而胃强?

中医认为,脾通于长夏,机体在长夏季节起主要调节作用,是自稳时间的调节系统。脾发挥着对自身脾胃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可分不可离,脾升胃降实质概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通过脾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的协同作用,从而维持机体「应长夏而变」的自稳调节稳态。

图源:摄图网

长夏季节,湿邪旺盛,而脾虚胃强的功能状态处于支配地位。皆因主运化、主升清、喜燥恶湿,为太阴湿土,与长夏湿气相应。主受纳、主通降、喜润恶燥,为阳明燥土

在当旺的长夏季节,脾虚而胃强,脾易受湿困而致主运化、主升清等功能都相对低下胃得湿润炎热之助而致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相对增强


长夏季节由于脾弱胃强,机体表现为消化功能增强,吸收功能减弱,易发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等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长夏季节大多数人的胃口比较好,但是由于脾失于运化,则机体吸收转运饮食物和津液的功能下降,水谷之精微与津液不能向上向外扩散,也不能上传于肺,而且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清者不升,浊者独降,清浊相干,顿发为泄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脾虚胃强
对四脏有哪些影响?


▌心血不足,头目昏沉

脾胃在当旺的长夏季节,一方面脾运化功能减弱,吸收营养不足,气血生成量不足,血液容量必然减少,「心主身之血脉」,心血的不足,又会引起「心主神志」功能的减弱,再加上脾所主之清阳不升,脑窍不明,则使人夏季精力不济,头目昏沉

另一方面,由于脾运化无力,湿邪内停,再加上长夏之时,湿邪壅盛,内外合邪,上犯心胸,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见心悸、胸闷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肝气郁结,抑郁不乐

长夏季节脾弱胃强,脾胃不和。

一方面,脾胃是人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不和必然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一身之气的调节。因此脾胃不和也会导致肝疏泄功能失常,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肝气郁结,可见心情抑郁不乐,或悲忧善虑,患得患失

另一方面,脾属土,肝属木,由于长夏季节脾土受湿所困益虚,肝气常易乘虚侵犯,引起腹痛腹泻等疾病的易感性,因而夏秋之交的长夏(7、8 月份)腹泻是常见疾病。


▌肾主骨养髓,风湿骨病易发
肾与脾之间有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脾运化功能的减弱导致后天之精生成减少,不能滋养肾中先天精气,脾阳的虚弱也会引起肾阳的温煦不足,肾主骨养髓,再加上季节潮湿多雨,因此长夏季节风湿骨病常常复发

而且脾主升清功能的减弱,胃主降浊功能增强,也会导致尿浊,白带多等下焦湿盛的机体表现。

▌肺为水之上源,聚湿生痰
脾胃主运化水液,肺为水之上源,脾胃与肺之间与水液输布代谢有关,脾运化功能的减弱,水液停驻在体内,聚湿生痰,也会影响肺的清肃功能产生痰饮类疾病。正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中记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胃强,好度夏
3个妙招助你轻松调养脾胃

1、温脾化湿,宜喝这2个汤
脾虚胃强在临床上以胃纳如常或食欲旺盛,而大便不化,或溏薄泄泻,脾运化弱,胃纳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调治关键在于要「因时制宜,健脾益气、温脾化湿为主,并配以清胃热生津化痰」,顺应脾在长夏的生养、生化转化之性。

即在用药时,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考虑时间因素加用养脾、温脾化湿的方药,如清暑汤、三仁汤等,辅以清胃热生津化痰的药物,如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等,使其脾弱胃强恢复到正常的范围。

图源:摄图网

2、用好3个重要穴位来调理脾胃
选穴:多选择丰隆,足临泣,阴陵泉,足三里等穴。

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丰即丰富,隆即隆起,足阳明脉谷气充足,气血旺盛,至此溢入大络,故名丰隆,有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之功。
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脾经为阴土,合穴阴陵泉具有水性,可以调理脾阴之湿,可健脾利湿,正如《针灸甲乙经》:「溏泄,不化食,寒热不节,阴陵泉主之」, 即应用阴陵泉通过利尿法来调理便溏。《灵枢·九针十二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陵泉」,即取阴陵泉调理湿重头痛。


足三里是阳土经之真五行,阳土之土性穴,可健脾利湿,有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的之功, 足临泣穴在董氏针灸中为水曲穴,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在五行属木,为水之子,故可以治水,有利尿的功效;利小便实大便,故可调理腹泻。


3常吃1个食疗方,保卫脾土
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清淡饮食中,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宜食甘味或黄色属土的谷物,如粟米、稷类、薏米、豆类等。副食以蔬菜、菌类为主,可以加以养脾,如红枣等。还可加用些养脾胃、利暑湿之品,如陈皮,茯苓、白术、扁豆、莲子、薏苡仁等。





健康小知识回顾:

隔夜饭到底该不该吃?

空调里吹出来的除了冷气,还有啥?

手足口病,你预防了没?




以科技的视角,关照生命健康!
美美科技官网:www.hzmmkj.com



分享到:
咨询热线  0571-82827991
Copyright @2020 杭州美美科技有限公司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